杜仲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杜仲栽培技术 [复制链接]

1#

杜仲,别称:杜仲、丝楝树皮、丝棉皮、棉树皮、胶树,药用杜仲,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,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。其味甘,性温。有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、调理冲任、固经安胎的功效。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,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,阴囊湿痒等症。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被列为上品。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,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,防止肌肉骨骼老化,平衡人体血压,分解体内胆固醇,降低体内脂肪,恢复血管弹性,利尿清热,广谱抗菌,兴奋中枢神经,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。

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,能耐严寒,成株在-30℃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,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,适应性很强,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,但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湿润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。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,速生期出现在7-20年,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,50年后,树高生长基本停止,植株自然枯萎。多生长于海拔-米的低山,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,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,在瘠薄的红土,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。

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(淅川)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安徽、陕江西、广西及浙江等省区,现各地广泛栽种。张家界杜仲之乡,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,现江苏国家级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。杜仲也被引种到欧美各地的植物园,被称为“中国橡胶树”,虽然和橡胶树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。

选地整地

育苗地宜选向阳、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地。地选好后,每亩施厩肥3公斤、饼肥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,然后深翻30厘米,耙细整平做宽1.2米、高20厘米的高畦。定植地可选山区的中山向阳缓坡地,深翻耙平,进行穴栽。

繁殖方法

可用种子、扦插、压条、分株、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,多以种子繁殖为主。杜仲种子寿命短,隔年种子的发芽率很低,必须采收新种子播种。宜选择生长健壮、树干通直粗壮,皮厚,叶肥大,20年以上未剥过皮的雌株作采种母株。于10月末至11月初,当果实的果皮呈淡褐色时,收集种子,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,不可晒干。选新鲜、饱满、淡褐色、有光泽的种子进行秋播或春播。秋播可以随采随播,春播要进行湿沙层积处理。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,当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时进行。在整好的苗床上,按行距25-30厘米开深2-3厘米的沟,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,覆2厘米厚的细土,整平畦面,盖草保湿保温。每亩播量6-8公斤。经常保持床土湿润,约15天可出苗。培育1-2年,苗高80-厘米便可定植。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,在整好的定植地上,按株行距2米×3米挖穴,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,挖松穴底,每穴施厩肥20公斤、过磷酸钙1公斤、饼肥1公斤,覆10厘米厚的细土盖肥,然后栽苗,用细土封穴。

田间管理

杜仲定植后,根系未扎稳,中耕宜浅不宜深,除草要净,如与农作物间作,可以结合农作物的中耕除草进行。杜仲幼林郁闭,每年夏季要清林、中耕1次,促进幼树生长。杜仲成林以后每年清林1次即可,不用中耕。入冬前,应在幼树根际培土防寒。追肥:追肥可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,每年春季是杜仲生长的高峰期,每亩施厩肥1公斤、饼肥50公斤,在植株根际开辐射状沟施入,施后覆土盖肥。于夏季杜仲旺盛生长期,进行第二次追肥,每亩施厩肥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、草木灰公斤,在株旁开沟施入,施后覆土盖肥。也可用磷、钾肥进行根外追肥。灌排水:杜仲定植后应经常浇水,保持穴土湿润,以利成活。夏季旺盛生长季节,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,否则影响杜仲生长。如遇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,防止发生涝害。整形修剪:每年冬季适当剪除树冠下部侧枝,促进主干粗直生长,增加干皮产量。剪除下垂枝、病虫枝及枯枝,使树冠通风透光。结合分株繁殖将根蘖苗与母株分离,带根定植于定植地,促使母株健壮生长。

采收加工

杜仲胸径达10-15厘米或树龄6年以上时,即可环状主干全剥皮。剥皮再生环境与气温紧密相关,据试验,30℃以上的高温时,蒸发量大,树液流动加速,能有效地提高剥面温度,对剥面愈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,而且树皮最易采剥。剥皮时间,北方宜在6月上旬至8月初,南方可提前1个月进行。剥皮时,要注意避开雨天(梅雨季)和烈日暴晒,无雨的阴天是剥皮的最佳时机。另外,剥皮时,最好选择在根部灌水后或雨过天晴后进行。

采收后,将剥下的树皮用开水烫开后,层层紧实重叠平放在覆稻草的平地上,上盖木板,再加重物压实,四周用草围紧,发热出汗7天左右,从中间抽出一块进行检查,若呈现紫色,即可取出压平晒干,刮去粗糙表皮,分成各种规格打捆出售。采叶树4年即可采摘,于10-11月落叶前进行,去掉叶柄、枯叶,晒干出售。

长按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